伟德bv1946官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根据《bv伟德官方网站“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成就
1.党建思政工作有序开展
学院党委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通过真抓实干把校党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做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两联四抓三融入”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六学两督一推进”的学习制度,班子带头学、支部交流学、红色专项学、现场考察学、业务融合学、学生跟进学,党委督导党支部学习,学生团委督导学生团支部学习,共同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
“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团和省级示范性社团;张雨爽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礼赞建党百年,矢志为党育人”师德教育主题征文一等奖,第八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河南省学校共青团基层团干部微团课大赛三等奖;董博荣获河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我们“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辅导员精品项目校级立项2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爱水护水,践行两山论——弘扬南水北调精神”项目荣获河南省优秀品牌项目和千校千项青春影像优秀团队;19财务管理1班荣获全国“2020-2021学年高校活力团支部”;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入选《河南省高校党支部工作案例选编》,学生第五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等。
2.教学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初现
围绕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双两认同”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能。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或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校级一流课程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获批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项样板课程1项。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2项、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建设1项。建设校外特色实践教育基地1个。
3.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院现有专任教师111人,教师质量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由39%上升至45%,通过内培外引,博士教师占比由6.4%上升至14.4%,目前尚有8名教师博士在读;“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由不足30%上升至70%;柔性引进人才由2名增至5名(2020年到期2名,现有3名)。
4.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有所突破
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零突破”。发表各类科研、教改论文200余篇;获校级以上科研、教改等各类项目近200项;公开出版各类教材、专著50余部。承办3届南阳市县域电商论坛;与淅川、新野、南召等多个县区建立合作关系;与牧原集团、想念集团等地方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签订横向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800余万元。伟德bv1946官网成立后,经优化调整,获批校级科研团队1个,科研机构2个。
5.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自2014年起,学院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举办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课程合作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招生1900余人,项目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8%。通过项目实施,学院在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发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不足
学院高质量发展存在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新文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层次科研项目较少,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仍有待加强;范蠡商业思想与商科发展的结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学院院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事业发展总体上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家层面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为学院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交叉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指明了了方向和提供了发展机会。
从省级层面看,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同步提升态势其本形成,我校处于第三方阵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其本固定,有利于学院进一步科学定位和培育特色。
从市级层面看,南阳市高质量建设大城市和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定位,为学院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也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四)挑战
传统商科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商学院发展新定位需从能力结构变化想象未来的人才需求和教育创新。未来社会所需的十种技能:意义构建、社交智能、新颖和适应性思维、跨文化能力、计算思维、新媒体素养、跨学科能力、设计思维、认知负荷管理、虚拟协作等如何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结合,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的实质内涵,特别是商科类高等教育在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结合学院工作情况,持续实施“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文化建院”发展战略,围绕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凝练专业方向,提升专业内涵,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以及新形势要求,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发展目标
学院立足商圣故里,致力融入范蠡商圣文化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以“双万计划”为抓手,立德树人为中心,新商科教育为标尺,按照“注重通识、融入业界、国际合作和强化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大类招生和实施分类培养,积极推进国际商学院认证,力争将学院打造成为豫西南属一流、省内具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学习型商科学院。
无缝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积极推动商科专业认证工作,做深做实“地方性、服务型、学习型”办学,进一步凸显“商业连接科技”的特色,完善学科交叉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并通过改革教学培养体系,利用学校内外部的资源,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整合与实践运用能力,培养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三、主要任务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发展目标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特点,把十四五期间党建工作规律,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bv伟德官方网站“两个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切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保障。
2.主要任务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学习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年轻干部。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把年强干部充实到一线岗位,推进党建专业融合。严格干部队伍的日常监管,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干部考核,切实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在省级学生样板党支部的基础上,努力争创省级教工样板党支部,冲击国家级样板党支部。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建成校级标杆党委。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日活动等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注重学生党员发展的前期培养,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探索学生党员的后期管理考核,确保党员先进的发挥。
(4)加强党建示范引领,发挥党组织先进性。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统领,建设成为较为成熟的学习型组织,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持续推进“两比两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增强。
(二)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体系;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多学科相互支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
(1)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培优扶强、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完善保障和评价机制,提升学科专业的影响力与声誉度,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整体上水平。新增工商管理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力争实现校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5门次。力争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力争通过ACBSP国际认证。新建2-3个现代产业学院。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0项左右,校外特色实践基地3-5个。校级以上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校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特色教材1-2部,校企合作教材5-7部。
(2)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提升。以审核评估和国际商科认证为契机,落实“新文科”建设任务,制订和和优化2021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大类招生,淘汰或改造1-2个老专业,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和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职业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总数稳定在2800人左右,本科招生专业数稳定在6个左右。
(3)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坚持师德为先、内培外引、优化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聚集素质提升,优化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对“存量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发展,逐步建成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在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力争培育和引进1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高层人才5人。打造“双师、双智(教育智慧和人工智能相融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力争 “双师型”占学院专任教师比例80%以上。
(4)国际交流合作实现新跨越。坚持双向互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国际办学领域,争取更多的合作办学项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学校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为基础,重点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拓展和建设工作,获批1-2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三)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
1.发展目标
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增强院内科研氛围。围绕南水北调、乡村振兴、绿色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等建设一批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教师全员参与。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围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南阳副中心城市发展和企业需求培育科研项目,建设产业平台,开展校企合作。
2.主要任务
(1)科研工作。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加快提升科研水平。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地位,以高水平论文和国家级项目为导向,依托校级科研团队、科研机构整合学术资源,柔性引进高水平专家指导,突出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以积极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博士论坛等多途径学习交流机制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力争发表高水平论文100篇、立项国家级项目1至3项、省级项目15项、成功申报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南水北调等领域,深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依托校企服务项目、师生服务团队,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师生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力争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到账经费1500万元,签订社会服务项目合同50项。
(3)创新创业任务。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实施全员化、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创业孵化园,注重学生创业实践。实现早就业、就好业、高质量就业,实现正式就业率90%以上、创业率5%以上。
加强学生专业竞赛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高校大学生专业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获取全国性竞赛奖项的基础上,力争每年获取全国性的竞赛奖项10项以上、一等奖3项以上。
(四)学生工作
1.发展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打造学生工作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化服务学生工作理念,坚守安全稳定底线,提升学工队伍工作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主要任务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探索“三正五爱一核心”“商圣故里学商道”两个合力育人工程,打磨“读书修生”“商圣大讲堂”“分类教育”“礼乐之道”“春风化雨”“商圣100”等工作品牌,开展“四项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在学生中开展群体的“四个先进性建设”,发挥学生群体先进性的引领作用。
(2)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守牢安全底线。落实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持续关注心理异常学生,加强防电信诈骗教育,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联动安全维稳机制,保持校园安全稳定。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实现师生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落实辅导员学习制度,把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依据辅导员专业特长建设工作团队(或辅导员工作室),争取在省级精品项目立项、课题申报、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有突破,辅导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明显提升。
(4)强化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继续落实“3+N”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在学生中持续探索“分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提升学生就业率。加强国防教育,确保每年完成征兵任务。拓展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强化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质量。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院党委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明确各归口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实施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规划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规划实施考核结果与“两比两看”绩效相挂钩。规划各项发展任务尽可能细化、量化,分解到各科室,明确责任人。
2.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规划工作小组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各项制度,规划落实要与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协调进行,要与学院长期工作及阶段性重点工作相互支撑,步调一致。建立年初计划、年中推进、年终总结的工作机制,工作落实情况动态跟进考核,对工作落实及完成情况按规定进行督查公示。
3.容错机制
建立规划容错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跟踪检查,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落实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修订。将规划中各归口工作统一管理,整体推进,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规划调整修订应注意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